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胡春华: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
2023-03-07 09:00:57
胡春华: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石泰峰同志,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今天会议,听取委员发言,让我们表示热烈欢迎!
2023-03-07 09:01:12
胡春华:
今天上午的会议有两项议程。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听取巴特尔同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草案)
的说明。
2023-03-07 09:02:56
中国网:
巴特尔作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2023-03-07 09:03:36
胡春华: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共安排两场,今天上午进行第一场,共有13位委员发言。
2023-03-07 09:15:43
胡春华:
首先请田红旗委员发言。林毅夫委员准备。
2023-03-07 09:19:33
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田红旗: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革中央,发言题目是:积极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全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怀揣这个梦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义无反顾担当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带领人民经过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和独立自主的创新实践,成功开创、推进、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一政党制度有利于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有利于真实、广泛、持久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实现民主、集中、效率、法治的有机统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强大合力、提供不竭动力。
同心同德创伟业,团结奋斗续华章。中共十八大以来,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共同见证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建设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方面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中共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新征程上,我们将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切实担负起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责任,促进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不断提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民革力量。
——我们要以更强思想共识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把好政治方向。引导民革党员和所联系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正确理解和全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上来。
——我们要以更强履职实效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树立世界眼光,胸怀“国之大者”,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民革特色和组织优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力求在参政议政中聚众智,在民主监督中建诤言,在政党协商中献良策。
——我们要以更实社会服务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振信心动力。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倡导民革党员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兴产业、促就业为抓手,拓展深化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引导民革党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以更深交流交往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爱国统一力量。坚决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深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同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不断汇聚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征程的冲锋号催人奋进!民革全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守合作初心,坚定必胜信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03-07 09:20:02
胡春华:
现在请林毅夫委员发言。苗圩委员准备。
2023-03-07 09:30:09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林毅夫: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激发潜在优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积极作用。
着眼未来,应该看到我国具有五大创新和发展优势:
一是后来者优势。经济发展,依靠的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作为发展中国家,除了原始创新,我国还拥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来源的后来者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原因之一就是利用了这个优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9年我国人均GDP是美国的22.6%,相当于德国在1946年、日本在1956年、韩国在1985年与美国相比的水平。这三个国家,其后人均GDP维持了16年年均8%以上的增长。2021年我国进口的制造业产品总值高达1.7万亿美元,利用后来者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实行进口替代并转而出口的空间巨大。
二是换道超车优势。在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经济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依靠人力资源多、国内市场大、产业配套全,我国具有当年德国、日本、韩国没有的换道超车、领跑世界的机遇。
三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些可能被“卡脖子”的技术,可以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攻关突破。
四是人口质量红利优势。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人口的平均教育年限逐步提高,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人口质量红利必将不断得到释放。
五是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同时,国民收入不断增长,形成了庞大的国内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完善,为形成统一大市场提供了便利;在商品市场发展的同时,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议:
一是积极稳定市场预期。采取有效措施,全过程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避免政策合成谬误;积极引导舆论对各项政策正确解读;结合我国实际,深化对社会科学自主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引导社会各方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潜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企业作为利用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机遇主体的地位,以及政府在组织新型举国体制上的主导作用。
三是大力开发人口质量红利。把提升国民素质和释放人才优势的潜力放在突出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进一步挖掘人才型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市场供求匹配能力,全力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
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市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五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善投资结构,推动创新,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同时,扩大高水平开放,提高国民平均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2023-03-07 09:30:46
胡春华:
请苗圩委员发言。钱智民委员准备。
2023-03-07 09:4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苗圩: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日益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强调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把握、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谋划。近年来,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竞相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企图与我国“断链脱钩”,我们也亟需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和优化。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扎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里,谈三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一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尽快补齐短板,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二要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应用牵引,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自主可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三要坚持系统思维、用好系统工程方法,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指出的是,重点技术产品攻关突破和产业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第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微观主体。产业链供应链能否运转起来,“链主”的作用十分重要。一要抓好龙头和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在产业生态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要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二要发挥中小企业在强链补链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三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当前特别要落实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企业应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央企、国企应带头。
第三,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长远和根本之策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大程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一要发挥以改革促发展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深化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流,但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自立自强不是自己关起门来搞。要进一步拓宽国际化视野、强化国际化思维,紧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到中国发展。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国内外产业深度融合。
2023-03-07 09:42:44
胡春华:
请钱智民委员发言。王煜委员准备。
2023-03-07 09:51:07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钱智民: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提升国有企业产业引领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创新引领和服务国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内外部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强化国有企业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提出了新要求。站在全新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在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公司治理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国有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尽管国家层面对产业链建设有明确要求,但是部分国有龙头企业对如何发挥平台引擎和辐射作用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和路径。部分国有企业受“甲方思维”主导,主动作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与上下游企业还未形成协同效应。
二、部分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一些国有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在本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尽管近年来已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但对照一流企业还有差距。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全球研发投入前50强榜单中,5家中国企业入围,仅有1家是国有企业,而华为公司的研发投入就相当于央企1万亿研发总投入的14%。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角度看,国有企业面临创新驱动转型的挑战。
三、国有企业董事会“定战略”职能需进一步加强。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立足国家战略,坚持创新发展,进入一些前所未进的领域,需要董事会在履职过程中坚持聚焦长远,“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一体推进。在做决策方面,除了项目投资的微观决策,更需关注涉及国家、企业中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在防风险方面,除了防控具体项目的经营风险外,还要防范战略误判的风险。
为此,建议:
第一,积极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国有龙头企业应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主动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科研机构、高校、民营企业积极沟通,构建产业链发展联盟,牵头建立协调会商和利益共享机制。各类国有企业可以更加主动作为,发挥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通过战略合作、参(控)股等方式,与产业链中小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提供更多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场景,共同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第二,加快推动创新型国有企业建设。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利用管理和技术优势,在部分社会资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关键领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布局战略性前沿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绿色制造、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赋予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加大激励力度。
第三,完善董事会职能定位与运作机制。在平衡好国家长期利益和企业短期经营风险时,应更加注重发挥董事会在“定战略”方面的作用,围绕事关长远性、全局性问题,在兼顾“防风险”这一“踩刹车”职责的同时,也要履行好“踩油门”职责,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提升局势预判、危机应变和动态调整能力,实现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三重定位的统筹兼顾。同时,将激励创新、激发活力等指标纳入董事会履职评价体系,出台履职容错纠错机制,让董事会在企业创新发展中“敢于拍板”“拍得了板”。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勇于担当起“三大责任”,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见效,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023-03-07 09:51:26
胡春华:
请王煜委员发言。张合成委员准备。
2023-03-07 10:02:18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煜:
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的题目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续写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
中共二十大明确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从长期坚持到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必将推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完善、成熟、定型,必将为形成不同所有制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提供更有力保障。
预期就是希望,信心就是动力。民营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预期稳、信心足,企业就会敢于扩大投资、勇于开拓市场,优秀企业家精神就会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能就会充分释放。现阶段,不少企业还面临困难和挑战,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练好内功的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以务实行动优化环境,激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解难题办实事,帮民企渡过难关。稳预期、强信心,要从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当前,企业在账款清欠、融资借贷、市场准入等方面还有很多期盼,不少中小企业刚缓过劲来,迫切需要拉上一把。为此,要建立专门、统一、常态化的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理机制,把反映诉求的渠道固定下来,把解决困难的办法完善起来。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平台,推动惠企举措和纾困资金直达基层。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积极推广一些地方“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做法,不走过场,不搞运动,务求实效。
二是正导向除杂音,使民企聚精会神。舆论友好,企业安心;舆论纷扰,企业闹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民营企业强化信心的最大底气。要围绕“自己人”这一重要论断,做好理论阐释宣传;基于“自己人”的定位,给予信任尊重;根据“自己人”的发展要求,给予平等对待;按照“自己人”的素质标准,严格教育引导。我们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慎终如始走正道、做好事,聚精会神办企业、谋发展,自强不息补短板、迎挑战,合力擦亮新时代中国企业家“金名片”。
三是设路标优政策,让民企大显身手。要鼓励企业发力使劲,就要让企业知道向何处发力,朝哪里使劲。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国际竞争,引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中争创世界一流。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让企业在国家鼓励的方向上大胆往前走。建立完善的政企沟通协商制度,把协商民主的理念和方式充分运用到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实现政企双方及时沟通、充分协商、良性互动,确保政策制定更加精准、实施更加有效。
四是重法治保权益,促民企行稳致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法善治是企业家信心之源。把中共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精神“落下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依靠稳定、成熟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给企业满满的安全感。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部门职责,确保“落下来”有责任主体、具体目标、实施机制和评价标准。
2023-03-07 10:02:59
胡春华:
请张合成委员发言。田刚委员准备。
2023-03-07 10:12:58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张合成: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共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重大判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进行了系统安排。农业强国建设将锚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目标,还要体现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等国情特色。现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创设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以农民种粮不吃亏为目标,夯实保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农民怎样才能赚到钱?必须统筹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类政策工具,保障农民种粮经济上不吃亏、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突出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使农民了解“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买啥生产资料最实惠”,使决策更透明、生产有依据、市场可预期。强化政策工具效率,应让种粮农民从价格获得稳定增收预期、从补贴获得稳定保障预期、从农资成本获得实惠的投入预期。
二、以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夯实增收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当前增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突出抓好产业增收,落实各项增收举措。脱贫地区要防止扶贫设施荒废、帮扶功能弱化、精准程度降低,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农户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可将涉及企业与小农户收益权的相关政策固定下来,规范各类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和长远利益。既要防止土地非农化,也要避免资本恐农化,让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预期,让小农户跟着大户有奔头。要真金白银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打造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宜居和美乡村场景。
三、以科技与人才为先导,夯实牵引动力。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但高水平自立自强任务还十分艰巨,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如何尽快补齐乡村科技人才短板?市县政府要用“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恒心耐心,保障一线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经费,稳定县乡农业科教体系,不要轻易撤并基层农业科技机构。以“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略眼光,推动农业教育面向农村农民多招生,基层职业教育面向乡村产业、面向农民就业创业开展培训。针对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的特殊国情,采用特殊政策壮大农业企业、提升研发能力。
四、以低碳绿色生态为底色,夯实资源底盘。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过去那种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不能再走了,应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安排生产,持续推进减肥控药、清洁绿色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水节地农业等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成为时代担当。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也让市民乐意去乡村创新业、过生活。
2023-03-07 10:13:16
胡春华:
请田刚委员发言。张恩迪委员准备。
2023-03-07 10:22:55
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刚: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盟中央,发言的题目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中共二十大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国之命脉,重在人才。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无论从规模上、结构上,还是质量上仍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尤其是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人口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等背景下,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前所未有的迫切。
调研发现,我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体系结构、评价机制和办学自主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此,建议:
一、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合理衔接、不同层次学校贯通培养、教育领域内外协同育人,构建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特别是贯通培养具有连贯性和周期长等特征,更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规律。应注重发挥本科与研究生贯通培养的优势,探索在部分学科实行本硕、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等方面加强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头部科技企业合作,或者独立建立若干基础学科、前沿科学研究中心,科教融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高校在全球人才市场上配置优质人才资源,着力引进享有盛誉的战略科学家和极具创新潜力的青年才俊。相关部门打破壁垒、共享资源,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降低申请“中国绿卡”年龄、居住时长等门槛,逐步扩大申请人类型。
三、建立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相符合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一些国外大学排行榜成为我国高校竞逐的“标杆”,很多高校为追求更高排名,注重“生产论文”而忽视实际贡献。应尽快组建跨部门专家团队,建立中国特色大学权威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体现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导向,既为国家决定资源投入、评估办学效益提供依据,也能满足社会在评聘人才、岗位招聘、高考择校等方面的需求。应按不同大学的办学定位设计分类评价体系,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引导高校形成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研究型高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成效为主;应用型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为主;职业技能型高校,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开发的成效为主。
四、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合理确定政府行政监管与大学自主办学边界,明确规定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范围,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建设,依法依规办学。完善高校招生、教学、评估、投入等相关政策体系,赋权高校自主设置和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点,自主管理教师编制、调节教师职称职级比例结构,自主决定教师聘任及确定薪酬分配等,以充分释放高校办学的生机活力,激发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2023-03-07 10:23:19
胡春华:
请张恩迪委员发言。李玛琳委员准备。
2023-03-07 10:31:42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张恩迪:
各位委员,我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的题目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从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明了方向。
致公党中央经过深入调研、座谈,并广泛听取海外专家意见后,认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逐步将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
在发展目标上,通过一次能源的多样化,摆脱化石能源的地缘限制,维护能源战略安全;通过利用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保护气候环境;通过能源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核心上,聚焦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和运行零排放的绿电、绿氢等清洁低碳能源载体;最大限度利用本土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影响;适应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科技进步,带动各类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路径上,发展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综合能源体系,打破原有能源体制壁垒,实现多异质能源统筹协调、互补互济,形成涵盖电力交易、碳交易等多类型绿色交易市场机制。
当前构建这样一个现代能源体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在现有技术条件和制度安排下,能源体系的清洁性、低碳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矛盾。需要从供给、需求、流通各环节多管齐下、优化布局。为此,建议:
一是以先立后破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坚持多元能源供给体系,优先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适度发展天然气、核能等低碳能源。着眼煤电基础性作用,推动煤电减碳增效。针对我国工业副产氢气多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大的特点,抓紧落实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户用光伏、分散式风电建设。
二是以绿色低碳引领能源需求侧转型。积极开展碳汇计量等基础研究,完善碳足迹核算方法,优化碳排放评估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升边际效应。可发挥纯电动汽车用能和储能特性,通过车—网双向互动,为城市电网“削峰填谷”。
三是以协同高效增强能源流通效能。加大特高压和配套电网建设力度,推进大电网、区域网、微电网互通共存的电力输配体系建设。加大网源协调能力,提升电网输送效能和智能化水平。
四是以深化改革释放能源发展活力。在坚持能源战略属性基础上,还原能源商品属性,重点创新适用于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体制和机制。构建更加公开透明和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扩大电力用户向电力企业直接购电的范围。建立既鼓励分布式能源又兼顾电网企业利益的并网机制,鼓励电网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相互支持、均衡利益。建立绿电采购制度,加快碳汇市场扩容。
五是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技术升级。构建覆盖全国的精准、开放的数字气象预报体系。鼓励面向新能源企业气象服务需求的创新创业,提升中短期至日前、实时(15分钟级)的场站级气象预报精确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多样化发电和超大规模电网运营的动态平衡。大力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输配电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加大基于国产化功率半导体器件和系统研发。
六是以开放合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分析汲取德国等欧洲国家20多年来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尤其是市场机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化能源科技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与规则制定,开辟“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新空间。
2023-03-07 10:31:58
胡春华:
请李玛琳委员发言。田向利委员准备。
2023-03-07 10:41:52
民进中央副主席、云南省主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李玛琳: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进中央,我发言的题目是:写好大江大河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故事。
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黄河曾长期“体弱多病”,长江也一度“病得不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大江大河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黄河两岸实地考察,三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两次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母亲河恢复健康、焕发生机把脉定向,推动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自2021年起,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通过深入一线亲身参与,深切感受到保护治理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直面江河生态环境严重问题,以警示片形式教育人民、警醒干部,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流域保护法颁布,“江河战略”确立,开展劣Ⅴ类水体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磷”专项整治等行动,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创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等,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长江干流全面达到Ⅱ类、黄河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飞鸟翩跹、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再现。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路。其中,参政党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了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作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民进中央20余年坚持举办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黄河保护与发展论坛。通过务实开展民主监督,协助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难题,为流域生态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方肯定。
当前,攻坚行动尚未完成,江河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流域协同发展的新需求仍有差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续写江河生态保护中国故事。
第一,持续提高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当前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部分江河湖库水质改善不充分不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总体偏低、一些湿地萎缩退化明显,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建议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以提升水生态质量和稳定为核心,推动涉水空间有效管控、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有效保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及风险防控,全面落实“十年禁渔”要求。
第二,推动形成治理保护合力。省际间和跨区域的河流较多,合作保护机制虚多实少,信息共享不充分,补偿制度落实较慢,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尚未形成保护合力。建议加快建立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上中下游之间及其内部的关系,形成流域治理合力。加快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治理的磅礴力量。
第三,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新一届全国政协增设了环境资源界,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正深入拓展。建议加强江河保护治理政协协商,强化知情明政,深化成果应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推动与其他监督形式的互动贯通,形成监督合力。坚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 守护好一江碧水”注入民主监督之力。
2023-03-07 10:42:11
胡春华:
请田向利委员发言。孙大伟委员准备。
2023-03-07 10:57:14
四川省政协主席 田向利: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为往圣继绝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不褪色的核心价值。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这些核心价值理念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弦歌不绝、代代传承。建议国家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文化遗产底数。加强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和利用,发挥人文化育功能,讲好文化遗产承载的中国故事,生动解读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理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为新征程开新局,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表达形式。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服务今人、传承后人。统筹整合研究资源,加强研究力量,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扬弃转化,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统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重点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内容传播,将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与现代传播手段、节目形态相融合。建议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和为政之德。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乡发展保护传承、融入道德建设一体传承、融入生产生活活态传承,促进修身立德、躬身实践,增强核心价值观亲和力凝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为世界谋大同,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把“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思想淬炼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并付诸实践,得到广泛赞誉。我们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世界价值,赋予其现代含义,注重海外传播的分众化表达和平民化视角,挖掘孔孟、李杜、三苏等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题材,创制更多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探索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全球巡展、中华经典国际诵读、中华文明传承大会,提升欢乐春节、中外文化和旅游年等品牌效应,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3-03-07 10:57:33
胡春华:
请孙大伟委员发言。高永文委员准备。
2023-03-07 11:06:39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孙大伟: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政协优势 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国与东盟合作,指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的省份,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东盟已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一直深情牵挂、念兹在兹。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广西,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勉励我们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中共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西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其中就要求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广西壮族自治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勇担历史使命,积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2020年以来,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对我国与东盟深化合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东博会和峰会创办20周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正在加快谈判,中国同东盟合作迎来新机遇,前景广阔。在履职实践中我深切感到,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在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应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展现政协所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一、充分发挥平等协商的民主优势,广谋良策。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在发扬民主、建言资政、促进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要聚焦广西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深化研究,更加凸显前沿和窗口的作用。围绕更高标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贸易互惠互利、国际产能互补互助、文化交流互鉴互动等议题,积极协商议政,把意见建议提得更准、更实,助力科学决策。注重发挥协商式监督特色优势,围绕已出台的有关互联互通、经济融合、经贸合作、人文交往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助推落地见效。
二、充分发挥团结联谊的功能优势,广聚共识。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团结各方、联谊交流的重要平台。要丰富团结联谊载体,广泛联系东盟各国侨胞,健全完善侨胞代表参加有关视察考察调研、会议论坛、重要节日和纪念活动的常态化机制,有效运用制度优势凝聚开放、交流、合作共识。优化政协对外交往方式方法,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平台功能作用,加强同东盟各国人民、政治组织、媒体智库等友好往来,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主体优势,广集智慧。政协委员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我们有责任在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牵线搭桥,拓展渠道、传播文化、广交朋友,汇集各方智慧,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文化联系交流。当好宣传员,讲好中国故事、政协故事,汇聚合作共赢的正能量。
2023-03-07 11:06:59
胡春华:
请高永文委员发言。迪丽娜尔·阿布拉委员准备。
2023-03-07 11:16:37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原局长 高永文: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港澳优势 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香港这几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在习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央果断决策,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贯彻落实,香港终于迎来“由乱到治”重大转折,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今年春节,香港人气大旺,一片“兴”的景象。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把“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上升到“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高度加以强调。多年来,只要有利于港澳繁荣稳定,有利于港澳同世界各地开展更加开放、更加密切交往合作,有利于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都全力支持。香港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好独特优势,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香港和澳门是国际著名自由贸易港,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极高,中医药科研和贸易发达,在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港澳完全可以发挥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为此,建议:
一、高位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国家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可通过政府引导、政协搭台、市场发力的模式加速推动。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推动内地与港澳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探索“研发在港澳、产业化在内地、市场向海外”的中医药发展合作创新模式,加速优质中医药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流动,打造具有强大产业内生动力和市场话语权的世界级中医药企业。
二、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战略,是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议加速中医药医保支付改革,破解中医药全产业链的终端市场瓶颈;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推动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探索建立中医药资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中医药数据、资源共享,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探索新路径。充分发挥“示范区+特区”的优势,加强协同联动,创新管理体制,解决中医药技术壁垒、市场屏障和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问题,联手港澳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三、强化科技引领,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
积极参与并主导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快中药材ISO国际标准申报认定。发挥港澳地区中医药科研实力,推动内地各省区市与港澳地区建立中医药科研交流与协作机制,加强中医药医疗合作、教育互惠、科技交流、产业协作,深入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成立国家级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合作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产品。
四、打造国际中医药贸易中心,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港澳地区拥有丰富的中医药国际贸易渠道资源,有条件打造中医药相关产品出海的贸易中心,搭建好标准认定、离岸分销、金融结算、法律咨询等平台。积极争取与东盟著名药企和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支持一批企业在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窗口,出台政策措施,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居民体验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2023-03-07 11:16:58
胡春华:
请迪丽娜尔·阿布拉委员发言。
2023-03-07 11:25:36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迪丽娜尔·阿布拉: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让中华文化浸润人心。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华文化浸润新疆大地,对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文化润疆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基地,加强了考古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建成了新疆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推出了《平凡英雄》《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等反映新疆历史、富有中华文化底蕴、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十二木卡姆》《玛纳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克雅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当前,文化润疆还处在起步阶段,联系新疆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出现“偏、浅、缺、散”的问题。防止“偏”,就是要树立正确认识,不能把文化润疆等同于一般的文化工作。防止“浅”,就是对文化润疆的研究谋划不能停留在表象,应尽快填补唐王城、西域都护府遗址等重大课题研究的历史空白和缺环,深入研究新疆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发掘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防止“缺”,就是不能缺少抓手和人才,要有形有感有效地把各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解决好考古、编剧、作曲等文化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防止“散”,就是文化润疆项目不能遍地开花,避免碎片化、零散化。
文化润疆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必须坚持“润”的正确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五个认同”渐成自觉,马克思主义“五观”成为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直抵人心。积极探索“润”的方法路径,最高境界就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让各族群众日用而不觉,达到有形有感有效,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创作更多像《我们新疆好地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这样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的精品和“丝绸之路新疆遗迹——坎儿井”等纪录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以增进各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认同为重点,以抖音、快手等融媒体为手段,通过生活化视角和通俗化表达,让大众不但熟知新疆传统的沙漠、烤肉、哈密瓜等美食美景,还知道新疆的新媒体、“互联网+”、时尚产业等,激发全域文化活力;树立国际视野,举办“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等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新疆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弘扬丝路精神的重要窗口。搭建做优“润”的平台载体,加快培育文化创新创意平台,吸引全国创意人才、机构进入新疆;强化“文化+”理念,用文化赋能各行各业;打造新疆文创品牌,拍摄《万里走单骑第四季》之新疆系列专辑,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以昆仑、玉石等为主题的文化公园,追溯新疆各民族文化诞生、延续和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发展的悠久历史;对新疆主动性发掘丝路古道遗址给予特殊支持,让更多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分布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上的文物和文化遗产,通过实物实景实事活起来。
文化润疆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文化润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省部联动”,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调度会等,对文化润疆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强化文化润疆智力支持,成立决策咨询和研究机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让中华文化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2023-03-07 11:26:38
胡春华:
各位委员,今天上午的大会发言进行完毕。
2023-03-07 11:37:42
胡春华:
现在休会。
2023-03-07 11:37:55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华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侵犯版权,请联系美国华商网编辑删除,争议稿件请发邮件至594958710@qq.com。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胡春华:各位委员:现在开会。2023-03-07 09:00:57胡春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石泰峰同志,国务 [详细]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
主持人 曲卫国:大家下午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现在开始。今天大会新闻中心邀请了三位部长接受大家的采访,回应 [详细]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
主持人 金晴中:大家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现在开始。聚焦基层一线,今天下午大会新闻中心继续邀请6位来自基层 [详细]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记者会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记者会[详细]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场“代表通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场代表通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