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美国夏令营的“暗礁”不得不防

发布时间:2020-02-11 12:32:39

  送孩子去美国参加夏令营,近年来成为不少中国家庭的暑期选择,“游学”“微留学”等名词逐渐为大众所熟悉。除此之外,大量的概念化词语被用来为夏令营产品做宣传,比如“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以及“体验美式教育”等等。笔者长期在美国居住,曾接受一些公司和个人的委托,参与过接洽和规划美国夏令营的活动。去美国参加夏令营看上去很美,但其中有些“暗礁”不得不防。

  美国夏令营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甘恩夫妇在他们的家庭学校中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夏季野外旅游活动,深受好评。此后,社区、组织、个人、公立和私立学校开始陆陆续续举办夏令营。据权威统计,美国目前有大大小小两万多家夏令营机构。有些口碑远播海外,一旦有招生计划放出,名额立即被秒光;有些是“家庭作坊”,只是在高速公路出口的草地上插面小旗做做广告。由此可见,美国夏令营市场规模惊人,但组织者的水平和资质却良莠不齐。在选定项目之前,中国家长们必须对目标有全面的了解。

  “夏季托儿所”是美国家庭刚需

  大量的美国夏令营,尤其是面对低龄儿童的项目,本质上就是我们熟悉的托儿所。要知道,很多美国孩子在暑期选择夏令营是一种刚需。美国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独自在家。偏偏美国学生的暑假又特别长,有些公立学校从6月下旬到9月初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都在放假。双职工家庭必须要找个地方把孩子送去让人照看。

  这种托儿性质的夏令营一般学费便宜、师资要求不高、学习内容杂而不深。也正是因为学得杂,此类夏令营事先列出来的课程表往往看起来相当“多元化”———既有手工、游泳,又有阅读、绘画。但其实真正上课的时间非常短,内容也很浅,每天大量时间是让孩子们自由玩耍。这类夏令营主要面对美国本土家庭,满足了相当部分美国家长的诉求———用不高的成本让孩子在暑假期间有地方可待。但也不排除有部分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将这类夏令营包装渲染推销给中国家庭。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到美国上个托儿所,这是美国夏令营的第一大“暗礁”。

  几乎所有的美国夏令营产品都打着学习英语的旗号,也就是所谓的“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夏令营的形式应该是本土教师主导授课,中国孩子和当地学生一起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不少海外夏令营项目采取的是“团队游”的方式。

  为了缩减成本、降低管理难度,组织者往往会将一个团队的孩子送往同一个夏令营机构学习。这个团队规模通常是以刚好坐满一辆大巴车为标准。因为只有这样,组织者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成本。而美国夏令营的规模一般都很小,通常情况下一个班最多才25位孩子。笔者曾经受托联系过一个美国著名的夏令营项目,询问有没有可能在一个班里同时接受大量的中国孩子。对方的答复是,他们可以接受任意数量的中国孩子,直到报满为止。可以想见,如果这次团队游最终成行,那么中文将成为孩子们在那段时间里最主要的沟通语言,所谓的“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将成为一句空谈。

  此外,学员个体的英语底子也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眼下海外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学龄前儿童出国参加夏令营的数量与日俱增。以笔者的经验来看,越年幼的孩子越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纯英语环境,如果只是为期两周左右的短期游学,那么最终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

  文化差异造成冷热有别

  文化差异是参加美国夏令营的另一大“暗礁”。作为全球第一体育大国,美国本土最紧俏最优质的夏令营其实是体育类项目。从3岁开始,美国孩子就开始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兴趣班,小手还戴不上棒球手套就跟着教练挥舞球棒打T ball,还没有平衡木高就被教练托着做空翻。

  在笔者居住的美国城市,每年夏天最抢手的一个夏令营项目就是纯粹的体育锻炼。一群孩子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上午做球类和器械运动,下午游泳下棋等。另一个广受好评的夏令营是以野外生存为主题的。老师带着孩子们跑去森林里生火做饭、划船钓鱼、搭帐篷过夜……

  因为文化差异的关系,这些在美国孩子眼里最酷的夏令营在中国没有市场,相反,学术、艺术、科技类的项目倒是很受追捧。然而事实是在美国,幼儿园、小学阶段的这类教育水平并不比中国高。另一个问题在于,美国教师主要擅长启发式教育,注重引导孩子们去实践和创造,不太强调技法和知识点。这也容易让中国的学生和家长感到课程的含金量不高。

  笔者曾经深入考察过一个“恐龙夏令营”,这个项目主要面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为期一周的课程中,孩子们花了大量时间坐在一个大沙坑里用一把小刷子“出土”一套“恐龙化石”。这期夏令营最终的结业作品是要求孩子们用彩泥自制一套恐龙的牙齿模型,牙齿的结构和颜色可以自由发挥。小学员们的确体验了一回当考古学家的感觉,也或多或少地发挥了想象力,但整期课程却总体给人一种水分多、干货少的感觉。中美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就体现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家长不希望孩子参加单一主题夏令营的原因之一。而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感受美国文化,他们又倾向于选择“大杂烩”式的夏令营项目,结果就又特别容易掉入上文提到的托儿式夏令营的坑。

  不少项目只是换了马甲的跟团游

  一项在线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86%的高中生和71%的初中生都有参加海外夏令营意向,小学生中有此想法的也占到了47%。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看到了这片商机纷纷推出夏令营项目,价格战打得风生水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又一个“暗礁”出现了。

  由于正规的美国夏令营学费固定公开,组织者没有额外利润可取,于是便在一些附加的旅游项目上寻找突破口。

  这样做听上去似乎更符合“游学”之名,但有些却是“游”大过于“学”。换句话说,所谓的海外夏令营只是跟团游的另一种形式,但价格却要比普通跟团游高了不少。一些所谓的“十日营”或“双周营”,除去往返、游玩、购物的时间之外,学员们真正投身美国本土夏令营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所谓的“体验当地文化”等项目其实成本相当低廉,要知道,美国名校和很多博物馆本来就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新世纪以来,参加海外夏令营或者国际游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行业报告显示,中国游学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14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近400亿元。这片掘金之地急需更加专业的组织和规范的管理。在此之前,隐藏在水面下的“暗礁”还有待家长和学生擦亮眼睛,共同辨别。(王薇)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华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侵犯版权,请联系美国华商网编辑删除,争议稿件请发邮件至594958710@qq.com。